今年複製2008金融海嘯的機率原來這麼大?5月行情戰略規劃!

<p>美國第一季 GDP,果然如我 4/30 節目預測,出現負成長,這可能是經濟衰退打響的第一槍。但造成的主因,是貿易逆差增加所致,因為關稅問題,提前大舉進貨,也可能是短期因素。</p> <p>Meta、微軟的財報,開出來表現都不錯,AI 資本支出沒熄火,但可預見的在 2026,AI 伺服器成長速度 一定會有所減緩,AI 軍備的高速成長,暫時難回到從前了。</p> <p>美股周三表現抗跌,雖然第一季 GDP,表現不如預期,且是 3 年來首次,出現經濟負成長,但道瓊和費半,最終都收紅。那斯達克和標普 500,最終也只有微跌。</p> <p>不過美股四大指數,都已漲到下彎的季線,再上去還有年線反壓,這波關稅危機解除,形成的報復性反彈,目前看確實挺強的。但接下來越驚驚漲,往上會越容易震盪,目前要直接往上衝,直接站穩年線,應該還是有難度。</p> <p>台指夜盤也一度大跌,但最終又漲 276 點,大盤跟美股一樣,驚驚漲往上也接近季線,季線壓力肯定要測試,就是碰到時會比較震盪。美股後面也很關鍵,第一季 GDP 負成長,是暫時性的關稅干擾,還是開啟衰退的趨勢?</p> <p>大盤 3-4 月的崩跌,時間短幅度大,跟 2022 年不一樣,當時是緩跌又反彈,反彈到月季線又破底,拖了整整 8 個月左右。綜觀每次的大修正,短時間急跌幅度大的,確實常常一下就跌完了。比如 2020 年的疫情,2018 年 10 月也是,甚至像 2015 年也是。</p> <p>比較嚴重的像 2008,金融海嘯就是例外,2008 年 5 月強勁反彈,隨後從 9309 跌到 3955,但當時 2008 年 5 月前,雖然也跌破年線,但跌不快幅度也不大。2000 年網路泡沫,則跌了整整 1 年半,今年 4 月跌的方式,速度快幅度又大。</p> <p>美國官方暗示,印度有可能成為首個,談妥貿易協議的國家,印度跟中國一向不睦,都是人口多的大國,也是亞洲最有潛力的國家,而且又有領土爭議。印度想趁此機會,取代中國工業大國地位,對美國立場而言,扶植印度邊緣化中國,是很合理的戰略。</p> <p>川普對關稅戰很執著,認為是在拯救美國,就算犧牲共和黨選情,還有面對糟糕的民調,也選擇堅持下去。他確實願意轉彎,也偶爾同意讓步,但他從來沒有放棄,而且他轉彎的同時,可能在想著用其他方法,達成他原本的目標。</p> <p>行情暫時對關稅問題,已經有點麻痺了,連美國第一季 GDP 萎縮,新增就業人數低於預期,美股也沒大跌,但 5/7 的半導體關稅,會否如期給出調查,對台灣是否形成利空,都仍待最新消息公布。盤勢目前就是驚驚漲,前面套牢沒賣的人,看著盤往上都不想賣了。</p> <p>經過 4/7-4/9 大跌,籌碼變乾淨了,關稅暫緩實施後,反彈上來的過程,前面的人捨不得賣,後面的人願意去買,行情確實容易點火。很多跌深的中小型股,形成強力的反彈,反彈行情還是很關鍵。</p> <p>疫情概念股,昨天全面漲停,但新冠疫情已不嚴重,所以這是短線題材。沒買到第一根,後面再追風險就大了。機器人概念股,周五或下周一,如果開始出現開高走低,同時量能大幅放大,要小心出現波段高點。總之再追價風險很大,獲利的人留意賣點。</p> <p>4/15 我提醒陽明 (2609-TW),可能是波段高點,海運利多利空紛雜,陽明果然一路下跌。4/29 提醒凱衛(5201-TW) 和驊宏資 (6148-TW),開高走低出現大量,追價風險變大,4/30 就直接反轉大跌,緯創(3231-TW) 反彈到 200 日線,上檔壓力都仍很重,這種時機建議減碼,或者可開始放空。</p> <p>想了解完整和每日的大盤解析</p> <p>即時的分析和佈局機會,歡迎加入 LINE 接收最新分享。</p> <p>接收個股分析、免費盤前稿、和盤後分享,請加入 line 粉絲團成為好友。</p> <p>台股鈔能力 - 陳冠廷分析師</p> <p><a href="https://lin.ee/mItO4yD">https://lin.ee/mItO4yD</a></p> <p>更完整分析歡迎收看 4/30 盤後節目</p> <div class="youtube-embed-wrapper" style="position:relative;padding-bottom:56.25%;padding-top:30px;height:0;overflow:hidden;"><iframe allowfullscreen="" frameborder="0" height="360" src="//www.youtube.com/embed/Eq1zWbqDLuk" style="position: absolute;top: 0;left: 0;width: 100%;height: 100%;" width="640"></iframe></div> <figure><img data-height="428" data-mime="image/jpeg" data-ratio="1.7757009345794392" data-src-m="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m/44e99c812ae15d020e4b22a0f04ba2d7.jpg" data-width="760" src="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l/44e99c812ae15d020e4b22a0f04ba2d7.jpg" srcset="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l/44e99c812ae15d020e4b22a0f04ba2d7.jpg 1x,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xl/44e99c812ae15d020e4b22a0f04ba2d7.jpg 2x,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xxl/44e99c812ae15d020e4b22a0f04ba2d7.jpg 3x"></figure> <figure><img data-height="537" data-mime="image/jpeg" data-ratio="1.415270018621974" data-src-m="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m/1d697a76f3106ea3fbc5fb9b6f7e9a5d.jpg" data-width="760" src="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l/1d697a76f3106ea3fbc5fb9b6f7e9a5d.jpg" srcset="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l/1d697a76f3106ea3fbc5fb9b6f7e9a5d.jpg 1x,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xl/1d697a76f3106ea3fbc5fb9b6f7e9a5d.jpg 2x,https://cimg.cnyes.cool/prod/news/5957848/xxl/1d697a76f3106ea3fbc5fb9b6f7e9a5d.jpg 3x"></figure> <p>文章來源: 摩爾投顧 - 陳冠廷分析師</p> <p class="warning">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</p>

閱讀更多來自 鉅亨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