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政部:近4年台美服務貿易由長期逆差轉趨平衡

中央社 (中央社記者羅元駿台北1日電)財政部今天指出,台灣對美國服務貿易由長期逆差,近4年轉為大致平衡,以運輸順差擴大為主因;逆差主要項目則以智慧財產權使用費為最大來源。 所謂服務貿易,泛指跨國進行無形商品的交易,涵蓋運輸、旅行等與商品、人員流動相關的傳統項目,以及金融保險、電腦資訊、智慧財產權等具專業性與知識密集度較高的服務。服務貿易差額為服務輸出減去服務輸入的餘額,若為正數,表示在服務貿易存有順差,負數則為逆差。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發布財政統計通報指出,民國100年至105年台美雙邊逆差介於48億至65億美元,106年至109年逆差縮減至30億至38億美元,110年至112年更是連續3年順差,113年則小幅逆差2.2億美元,遠低過往平均,顯示長期逆差轉平衡。 財政部分析,運輸是長期唯一的順差項目,110年至113年順差擴大,其中111年達92.2億元更是創下歷史新高,主因是疫後全球運費上漲、人工智慧(AI)商機帶動出口貨運需求。 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則是最大逆差來源,財政部說明,100年至105年間,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平均每年逆差約50億美元,106年起逆差有下降趨勢,主要是蘋果與高通2大國際公司權利金訴訟,部分台灣代工廠停止支付授權金,使逆差金額大幅下降。 另外,旅行長期也存在逆差,主要是美國來台觀光和商務人次恢復疫前水準,推升在台消費,近2年台灣對美國旅行逆差均不及3億美元,較往年水準明顯縮減。 財政部強調,台灣對美國服務貿易從長期逆差轉為近4年大致平衡,主要受運輸順差擴大及智慧財產權逆差縮減驅動,反映產業結構變化與國際經濟情勢影響。(編輯:張均懋)1140501 新聞來源:中央社

閱讀更多來自 華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