捷克「燒女巫節」象徵驅寒避邪 百年傳統熱鬧不減

(中央社) 中央社 (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1日專電)每年4月30日,捷克各地會舉行「燒女巫」活動。人們點燃熊熊篝火,焚燒用稻草、樹枝製成的女巫人偶,象徵驅除寒冷與邪惡。 燒女巫節(Carodějnice)是捷克流傳數百年的傳統,人們在4月30日傍晚點燃篝火,將象徵冬天與黑暗力量的女巫人偶焚燒殆盡,吸引群眾圍觀。記者現場目睹,在女巫人偶倒下、化為灰燼那刻,眾人歡呼鼓掌,場面熱鬧非凡。 慶祝活動通常從下午直到深夜,有遊行、音樂、各式小吃攤與火舞表演,不少人打扮成女巫來參與。家庭成員聚在一起,圍著火堆烤傳統香腸(špekáček),是老少咸宜的家庭活動。 雖然名為「燒女巫節」,但這個節慶與17世紀的「女巫審判」並無關聯,也非斯拉夫的古老儀式。 學者研究,它源於德國中世紀晚期,與德國的「聖沃爾普加之夜」(Walpurgisnacht)密切相關。 聖沃爾普加(Saint Walpurga)是一位8世紀的女修道院長,相傳她對抗過害蟲、狂犬病、百日咳與女巫,因此受德國民間尊敬,驅邪祈禱時常向她祈求庇佑。 根據傳說,冬季賦予女巫與邪靈強大的力量;4月30日晚上,正是女巫舉行盛大聚會的時刻。由於女巫害怕火焰與熱氣,人們相信只要燃起熊熊大火,便能驅離她們。 雖然「燒女巫節」已有數百年歷史,但近年來也引起部分反對聲浪。女性主義者指出,焚燒女巫人偶的儀式,儘管看似無害,仍可能延續對女性的恐懼與排斥,以及淡化歷史上歐洲社會對「異己」女性施加的壓迫。 另外,環保團體也關切各地篝火活動帶來的空氣污染,與潛在火災風險。捷克氣象局與消防單位提醒,若遇強風或乾旱天候,依法禁止焚火行為,以維護公共安全。 儘管如此,「燒女巫節」作為捷克春季傳統儀式,至今仍深受各年齡層喜愛。這場融合歷史、文化與社交意義的節慶,讓人們在火光搖曳中驅散餘寒,共同迎接新季節到來。(編輯:陳妍君)1140501 新聞來源:中央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