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部:核三除役不影響供電 對新核電技術持開放態度

經濟部表示,核三廠2號機除役後,接續的電源早已納入長期電源開發方案中,並不會有缺電的情況產生。(資料照) 〔記者廖家寧/台北報導〕民間團體今(1)日赴經濟部陳抗,訴求核電延役以維持供電穩定與電價,經濟部表示,目前電力供給結構中,核能占比約3.4%,核三廠2號機除役後,接續的電源早已納入長期電源開發方案中,並不會有缺電的情況產生。 談及民團陳抗,經濟部表示,瞭解各界對核能議題有不同的討論,在確保核能安全與核廢料可處理及社會有共識下,經濟部保持開放態度,也對新核電技術保持開放態度,除持續關注國際技術發展外,也會保持與全球先進技術國家交流的彈性。 displayDFP('ad-PCIR1', 'pc'); 經濟部表示,核三2號機預計在今年5月17日除役,是已運轉40年屆齡除役。有關是否延役等相關議題目前立法院正在討論中,經濟部尊重相關法案在立法院審議的結果。 能源署指出,核三廠2號機除役後的接續電源早已納入長期電源開發方案中,並不會缺電,以今年為例,預計將有大潭7號機,興達新燃氣1、2號機、台中新燃氣1號機等新建燃氣機組共481.3萬瓩,遠大於核三2號機除役95.1萬瓩,可滿足需求並穩定供電。 能源署續說,與此同時,經濟部每年定期檢討電力供需狀況,對外界關切的半導體、AI用電、運具電動化等新增電力需求均已納入考量,並妥善規劃整體電源開發,以提供民生及產業穩定的電力。 經濟部也特別強調,非核並非台電近年虧損原因,烏俄戰爭導致燃料飆漲才是台電虧損主因,2022、2023年台電發購電燃料成本連續兩年逾6000億元,是戰前的兩倍以上,我國為照顧民生、穩定物價及維持產業競爭力,電價未足額反映成本,2024年底台電累積虧損達4229億元,換來國內物價穩定之成效。 經濟部也表示,這次爭取撥補台電1000億元,希望改善台電財務,並與產業共度難關及穩定物價,希望各界支持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

閱讀更多來自 自由時報